特色小說只在小強文學網首發!如果你喜歡本小說 請記住我們的網址http://www.xiaoqiangxs.com 《孤狼》 正文 【孤狼】(暫定)畏生少女宋開忠,一代衛賢首心痛 【孤狼】(暫定) 作者:Sooler(stor52sooler) 。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 羅衾不耐五更寒。 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 別時容易見時難。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師傅,何以忽間吟起詩來?」 「無名,為師忽然覺得時過境遷,匆匆一生罷了。」黃袍老道說時將雙手藏 於袖套中,參白的長鬚隨風不斷擺動。 此詞為南唐李後歸朝後,每懷江國,且念嬪妾散落,鬱鬱不自聊。嘗作長短 句云「簾外雨潺潺……」「含思淒婉,莫幾下世。」此詞低沉而悲愴,透露著亡 國之君綿綿不盡的故土思念,是為一首悲痛淒苦的哀歌。 黃袍老道此時並不悲愴,卻是因幾十年來兵亂戰禍,天下生靈塗炭。序借亡 國之君之詞懷緬一番當年夜不閉戶,慈懷盛世的大唐江山。而如今僅僅流傳於書 本之中,不由得感慨起來。 世當公元96年,是為五代十國之後。正月初三,趙匡胤統率大軍出了東 京城,今河南開封,行軍至陳橋驛。當時大軍剛離不久,京城內傳起一陣謠言 「出軍之日,當日點檢為天子。」絮不知是何人所傳,但多數人卻對此深信不疑。 朝中文武官略知一二,已慌作一團。 趙匡胤雖不在朝中,卻洞悉一切,對此事瞭如指掌。 周世宗在位時,正事他用此計使得駙馬張永德被免去殿前都點檢的職務。 趙匡胤深知皇帝心理,最怕自己江山被他人所奪,絮是疑心極重。這次故技 重施,是為了造成朝廷慌亂,使得他的軍隊除了絕對服從外別無他法。 趙匡胤統軍夜宿於陳橋驛,距離開封僅僅二十公里。這天夜晚,趙匡胤派遣 親信死士於軍中散播謠言「今皇帝幼弱,不能勤政。我一眾將士為國殺敵,客死 異鄉,可有誰知曉?不若先擁立趙匡胤為皇,再發北征。」 僅僅一宿時間,眾將士兵情緒被迅速煽動開來。這時趙匡胤之趙匡義和親 信趙普見此,均認時機成熟,續授意將士把事先準備的黃袍披上假裝醉酒的趙匡 胤身上,且眾將士並皆拜於庭下,大呼萬歲,遂擁立他為皇帝。 但此時趙匡胤卻顯得被迫樣子,「你們自貪富貴,能從我命即可。不若,我 不能為若爾。」 「唯命是聽。」 眾將擁立一併表示。趙匡胤當即宣佈,「啟軍城後,對後周太后及小皇帝 不得驚犯,對後周公卿不得侵凌,對朝市府庫不得侵掠,服令者賞之,違令者當 以族誅。」 「諾!」眾將士應聲道。 絮,趙匡胤率兵師開封。 守城要禁軍將領石守信、王審琦等人均是趙匡胤之結兄,得悉兵變成 功當即大開城門接應。當時,後周禁軍中僅剩侍衛親軍馬步軍副都指揮韓通於倉 卒間率兵抵抗,但卻不及迅雷之勢便被軍校王廖升所殺。被殺之時甚至還沒召集.BZ. 到一兵一卒。 陳橋兵變,兵不血刃便控制後周都城開封。正月初四,趙匡胤率兵城逼使 恭帝禪位,輕而易舉便取得後周政權,並降周恭帝柴宗訓為鄭王。 因趙匡胤於後周任歸德軍節使之藩鎮治所在宋州,遂以宋為國號,定都開封 建趙宋。 「師傅,雖則趙公此人頗為奸詐,卻不得不是個忠義之人。啟軍城與眾將 約法三章,不得驚犯,不得侵凌,不得侵掠是為忠也,開宋後收辟疆土,驅外族 是為義也。其是盡得民心,為得大孝也。」 「為師並不反對。只是尚有些往事未解罷。」 這位黃袍老道名史督余,字從兵。乃唐末五代名將史建瑭之養子。史建瑭於 龍德元年於鎮州城下作戰為流矢所中,醫治無效而卒於軍中。享年僅四十二年。 督余於父親死時僅持之弱冠。如今卻是四十大晨,匆匆一過已經二十餘年。 督余對父親之死悲爾,後到少林成俗家子。因悲愴之情過烈竟然於三十之年白 發。少林寺的眾位大師覺得此人悲憐懷孝之心無人能達,亦因此無法斬斷過去七 情六欲皈依佛門,所以便放其離開。 離開少林之後,督余老道憑借十數年的少林外家功夫和自幼熟讀經典,於華 山下開設一私塾,為教化附近小孩學習儒家聖賢之書和一些健身功夫,他日好 為國捐獻一分力量。 「師傅,」無名小道問「今天不是要往嵩山上採摘冰心蓮嗎?」 「是啊,此冰心蓮是為師於南疆之地帶來,氣味芬芳可人,能解毒,能養生。 當初只是打算在山上深水潭中試試養殖。絮不知竟然無心插柳,如今這蓮花開得 何其茂盛,正好為附近村民帶來一絲便利。」 「深水潭離此處頗遠,師傅不如在此休息一會好了。」 「不可,不可。」督余老道笑笑,從袖套中取出兩顆麥包,「如多耽擱時辰, 如何趕及下午與私塾頑童讀經?為師知道清晨起來你這小頑道定是餓了不是?這 裡兩顆麥包,拿去吧。」 「謝謝……師傅……」 「阿~ 嗚……」 忽地一聲悲鳴,如鬼哭狼嚎一般淒厲,師徒兩人頓時嚇了一跳。 「師傅,徒兒不知這大白光天居然也會有狼?」 「細聽,此叫聲不像普通狼嚎。」 「那是……?」 「似是人嚎,快,跟緊腳步。」 當下督余老道便開展少林輕功直往嚎叫聲處蹦起,而小道無名亦馬上跟上。 直奔得五十餘里,兩人居然如同常人走路一樣,連汗也未留下半滴,足見二人輕 功頗為了得。 達至深林之中,方知原來是一群野狼在爭奪營地。 此時,一個渾身髒兮的人兒猶如野狼一樣撲在地上,向各狼發出低沉而悲怨 之聲。「嗚嗚嗚,哇!嗚嗚嗚,哇」 此人兒旁邊是一頭死去的老狼,看樣子是已死去多日,開始發出陣陣惡臭。 看來是腐變的屍臭味道惹得眾狼攻擊此人兒。而這人兒居然護著死狼,絲毫不得 它狼走進。恐怕是守護多日,人兒此刻已是精疲力盡。老道趕到之時,人兒便同 時倒下。 小道見此怪像,心生好奇。但看到小人兒倒下便知此刻可謂是刻不容緩。未 等督余老道發號施令,已經單人闖入狼陣。立馬施展出一套行雲流水的少林長拳, 將數狼擊退。 為首的灰毛白蹄狼低鳴一聲,「嗚……嗚……」 找準小道無名的弱點沖崩過去,幸虧督余老道及時趕至,用小羅漢拳將之擊 斃。一時間群狼無首,眾狼見此便狼狽逃去。 無名見此,頓覺鬆一口氣。趕緊跑到師傅身邊詢問情況,但是老道對關懷呵 暖的無名視若無睹,反而加急腳步來到小人兒身邊,用雙手輕觸人中,見是尚有 鼻息,才鬆一口氣。 只見這人兒似是四至五歲的年紀,可是全身皆是污泥染黑,手掌、膝蓋、腳 掌均有正常人所沒有的厚繭。而且身上又騷又臭,怕是狼的氣味罷。再看看身邊 那頭死去的老狼,是一隻雌性的狼,看樣子怕是老死的。恐怕面前這隻老狼是面 前這人兒的養母。這小人兒該不會是被人拋棄到山間,被母性大發的雌狼救去。 真不知是該悲哀還是感恩,此小孩命不該絕,卻兩次喪親。這等命苦小孩兒啊 …… 「師父,不如我們加緊腳步,我看這小孩精疲力盡,應盡快趕私塾好好養 息。至於要到深水潭採蓮一事交由徒兒即可。」 「好,你速去速。救人此等大事不可耽擱。」 「遵命!」 說罷,小道人無名便又施展少林輕功,已常人不達的速度往深山蹦去。老道 亦不敢耽誤,當即抱起小孩,然後運氣於腳下,施展出比剛才快兩倍的輕功往私 塾跑去。心裡僅存念要趕緊救治此小孩。 可誰人知道,此惹人憐愛的孩兒竟是日後的夜叉之怖。或許是冥冥中自有注 定罷了。 傍晚,無名小道終於返到私塾。並沒稍作休息便放置好部分冰心蓮,餘下一 些熬作藥湯,送去西廂客房。 「師傅,子已將藥湯熬好。」輕聲說罷,無名將藥湯遞送至督余老道身前, 卻未敢打擾。 只見小孩兒已經擦洗好身子穿上小道服,但頸上手臂上還是有帶點兒黑色污 漬,身上還是會傳來一股惡狼獨有的騷臭味道。但比起之前,已經好得多了。 小孩兒與督余老道盤膝而坐在床上,只見彷如青絲一樣的白煙於老道頭上散 發開來,老道雙手放在小孩兒背上,看來是運起內功為小孩兒療傷。 督余老道使的是少林達摩閉息功,是為戒律院修煉時學到。運道內功療傷可 是極險之至。聞道:內功之質,脈絡甚真,不明脈絡勉強用之,則無益而有損。 所以對於運用內功療傷,運功者比對經脈有深刻瞭解,其次當用功強行打開他人 經脈時如力道過大速度過快則可能遇到反衝,對自己和傷病者都是極險之至。如 果力道過小速度過慢時則衝擊不開經脈,可是費時費力不單白白耗費自己功力, 甚至還耽擱傷病者的時間。 此時,只見小孩兒輕聲咳喘,無名便知功力已達。但此時卻是緊張關頭,因 為發功容易收功難。收功要輕柔,不然傷病者往往會突然抵受不了而吐血。 再等過了半刻,督余老道這才慢慢收起雙手,輕輕護著小孩兒睡臥在床上。 蓋好被子,轉身向無名說道:「湯藥暫時放置一邊,用溫水燙著。待得小孩醒來 再喂。」 「小孩狀況如何?」 「這小孩身體需要長期療養,身子怕是受了疲勞,暫時還需好好休息。其餘 並無大礙。」 「師傅,徒兒這就把藥湯溫燙。」 無名說罷,便離開了西廂。 老道輕歎一聲,心裡暗道,「怎生此般命苦的小孩。」不由得留下兩行悲淚, 想想自己也是孤兒出生,被義父史建瑭所救。可惜還沒盡孝,史建瑭已然離世, 心中難免悲怨。今天救此小孩,想必是天公作美,留待一個補償了。想到這裡, 吟起孟郊之詩: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哈哈……」 同時不由得苦笑起來。 PS:想試試玩古代文筆武俠小說,貪個新意。這個大家別多期盼,可能太監 文。然後想說的是(羽化)那邊是不會太監的,我有好多點子還沒有寫上去。只是 工作太忙都沒時間寫而已。然後最後想說的是如果這篇小文大家有點興趣的我還是 會繼續寫下去的噢~ 正文 【孤狼】(暫定)畏生少女宋開忠,一代衛賢首心痛2 【孤狼】(暫定) 作者:Sooler(stor52sooler) 2 過了三個晝夜,狼孩已然醒來。忽地驚嚇,只見自己被鎖鏈綁緊,縛於 廂房之中。這狼孩哪懂世事,頃刻便嚎叫起來。陣陣淒慘哀怨之聲響遍私塾內。 幸好此刻縱是深夜,並無學生留於塾內。塾內只得督余老道和無名小道二人。 小道探出廂房,往西廂走去。 誰知督余老道就在門外。 「師傅,……」 「無名,為師無法放下心來,便出來走走。」 「師傅,我知道你是可憐小孩兒。可是不用鎖鏈綁縛,不知這野人兒又逃到 哪去。」 「為師明白。」 「而且,這小孩兒生性野蠻,萬一逃到民房,不知會否咬傷人家罷了。」 「可這悲嚎,你叫為師於心何忍?」 「這只是權宜之計,待得野人兒熟識週遭便可將其鎖鏈除去。師傅不必太多 憂心。當下問題是如何將這般野人帶作一個正常人啊。」 此刻兩人也是無心睡眠,當下便出了廂房到庭院之處坐下。 「師傅,徒兒有一辦法。」 「快說!」 「咱們於西廂房中佈置銅鏡,讓其孩兒重新認識自己。又將她綁至不能傷害 他人的位置,每天安排眾學生在她面前朗誦詩詞,背誦聖賢課本。怕是不足一年, 此孩兒便可作常人,師傅,你看此辦法可行?」 「唯有如此。」 「好,徒兒明日當準備一下。」 「可要小心安全。」 「知道,師傅。」 第二日一早,督余老道便來到西廂打掃房間。狼孩見是老道,即刻發出低沉 聲,似是警告老道不容靠近,忽然又是輕聲短吠,像是小狗在搖尾乞憐。不時還 用那滿繭的手掌輕擦鎖鏈。 督余老道心裡酸酸苦苦,卻不得鬆開。默默地打掃好房間,端來淨水和肉餅 放在狼孩面前,隨即又開始搬動桌椅,好便待會學生來這上課朗讀。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 不亦君子乎?」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 禮者也。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 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清早,學生們已準時來達,學生普遍十六七歲。因為事先已經和無名小道商 量好,所以沒人覺得怪異,反而相比之前,更是大聲背誦論語,雖只有六七人, 但讀書聲甚至還蓋過了狼孩的悲嚎聲。 課後,眾小童如常用餐。 「老師老師~ 」 一眾小童餐後,便圍著督余老道。 「裡面的是什麼人?為何如惡狼一樣嚎叫?」 「老師老師,我想知解裡面小孩身世?」| 「老師,是不是狼媽媽養大的啊?」 「老師我……」 督余老道被一眾學生圍得無處可去,絮座於庭院中,其餘學生也跟隨坐下, 但卻是席地而坐。 「你們乖,你們乖。你們學習孔子聖賢,先王有至德要道,你們知道何以為 孝嗎?」督余老道一臉慈祥,提問學生。 「我知,我知。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不對不對!廣至德章第十三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見之也。 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為人兄者也。教以臣, 所以敬天下之為人君者也。老師是教我們孝之所至,愛其父母是為小孝,視他人 為己之親是為中孝,敬天下之親是為之大孝。」 「不錯不錯。」老道開眉笑道「孺子可教也。你們聽好,裡面的小孩是師傅 在深山裡面救下的,裡面的小孩命苦矣。失摯親而流浪荒野,後來被一頭母狼救 起,不過數年母狼又離她而去。如今一個小孩兒孤苦無仃,雙親盡失,唯一可以 依靠的就是你們啊!你們千萬不能欺負她啊。」 「子知道」眾小童應聲道。 如是者日復一日,不經不覺已然數月。 這小狼孩開始慢慢熟悉週遭環境,並不像剛開始那樣悲嚎慘叫。而是慢慢學 習起常人活動。短短數月已經學得和常人一樣夜伏晝出。 每日如常打掃地方的督余老道慢慢覺得這狼孩開始和自己親近,已經不同以 前見到生人一般警覺萬分。現在老道清早前來餵食,狼孩會用手掌輕撫一下老道 衣袖,表示感激。而在每天前來讀書的小童帶讀下,小狼孩兒竟然開始牙牙學語 起來。 而後再過得數月,無名小道覺得這狼孩總算有些人性,所以將其鎖鏈去除。 取其鎖鏈後,狼孩好像對一切都非常好奇,膝行像小狗一樣到處亂走。見此 督余老道開始教狼孩兒走路吃飯,晚上則為狼孩兒洗刷身體。足過了半年,無名 小道才知這小狼孩是女兒之身。 悉後數年,狼孩由當初牙牙學語模樣已然變得常人一般。每天跟著督余老道 學習聖賢之書,又從山下鄰居家學習針織女紅,琴棋書畫。 再過得數年,小女已然亭亭玉立,是為一等美女。 「爹爹,今年是女兒十五歲生辰。爹爹尚記得否?」 「當然記得~ 哈哈,乖女兒。」 狼孩復人性後,為感激督余老道救命之恩,認督余老道為乾爹,無名小道 為之叔。這狼孩亦被督余老道取名為「史學而」,是為一家三口其樂融融,眨眼已 到小女一十五歲生辰。 「爹爹,女兒感激爹爹當年救命之恩。本是無以為報,應守候爹爹一生方是 女兒行孝之道。但……」 「但是什麼?」 「女兒跟隨爹爹多年,僅是學習爹爹的聖賢大道,大道固然重要。可是人需 固本培元,爹爹您說人空有一身知識豈不紙上談兵?」 「女兒究竟想要什麼?」 「爹爹每天都教那些小道童學習大道外還教他們功夫。唯獨不願教女兒功夫。 這是為何?」 「原來如此,我還以為女兒所謂何事?這練武一事於女孩兒家不妥啊。」 「不要~ 」學而嬌嗔一聲,佯作生氣樣子,雙腳交替踏地一次,可愛至極。 無名道人看此暗道「不妙不妙啊,這小狼孩兒怎生越發嬌俏。實為修煉大忌 也。」其實無名道人是已心稱讚學而越發漂亮而已。 「師傅,子有一提議。」說罷,走近督余老道身邊,於耳邊循循細語。說 完之後向學而提議道「今日是學而侄女十五生辰,叔叔並無準備什麼禮物。 不過倒是過往小童時候收藏一副由冰晶岩石打造的棋子。不知學而有無興趣。」 「有啊有啊~ 」學而轉過頭來,向督余老道吐了吐舌頭便朝無名道人走去。 督余老道心生委屈。 「學而,你習棋多少年了?」 「叔叔,我不能稱之習,只能胡亂下一番而已。至今已有三年。」 「嗯嗯,不錯不錯。到叔叔廂房稍等吧,這就拿出來。」 說罷無名小道向督余老道雙手拱禮請示,便往自己廂房走去。學而好生開心, 挽著無名手臂一同離開。 「無名,多得你給老道解圍啊。」 原來,督余老道遲遲不肯教導學而武功,只因學而野性未馴。雖然已過十年 之久,而且每天都背誦聖賢之德,但是從骨子裡,學而還是存留著昔日野狼獸性。 怕是怕讓她學成武功變得心高氣傲目中無人,處處與人攀比罷了。絮安排山下一 富商妻兒教導學而學習針織女紅,琴棋書畫,好將這野性馴滅。 二人來到東廂之中。 「學而乖,好好座著。叔叔這就給你找來。」說罷便半蹲地上,從床底下找 出一四五尺大小的木盒。原是圍棋棋盤。再拿出抹布沾水拭擦,將其表面灰塵擦 洗乾淨。掀開盒子,裡面又是兩個小木盒。裝有透明黑色和白色的棋子,猶如水 晶一樣,好生漂亮。 將所有擦洗乾淨之後,放於几上。 學而見到這般漂亮的棋子,心生喜歡。還單手捧好棋子單手撫摸。 「漂亮嗎?喜歡不?」 「好漂亮啊,叔叔。我還是不捨得要了。君子不奪人所好。」 「哪裡哪裡,只要學而喜歡就行。拿去吧,叔叔都好久沒有下棋了。不知道 棋藝有否生疏。」 「叔叔,學而想領教一下。」 「好~ 來吧。」 說罷便張開棋盤,兩人互先。 「叔叔,我這一局就試這步。」說完,學而從盒中取出黑子,輕敲在天元位 置。無名道人頃刻汗顏。無名本是吳國揚州一文書.B.富商之後,從小好棋。古今書 中大大小小棋局都有所憶記,自小已經可以問鼎楊州棋壇,被譽為神童。後因戰 亂輾轉流浪至少林,後被督余過往經歷感動,絮拜督余為師,跟隨督余老道至華 山創辦私塾,教化小孩。 第一著天元在歷史棋局中並不是什麼罕見棋法,但卻是最難部署之著。一般 來說,下棋必先四角,再由外圍入侵中路。但棋盤中心卻不成圍地,只會牽引棋 局走向。所以第一著天元,必須以此為本,平穩八扎,絕不能浪費一步。絮古今 棋局記載,若對方第一著為天元,必先廢其作用,從星處左右棋局。但話說在前 面,第一著天元確實有沉擊對手的氣勢。這般十五歲女童,竟有如斯煞氣確實可 怕,而且其一著天元,充分表現著小孩自信過人和決心。這令無名更為感歎,心 裡暗道「這小童氣勢凌人,要打敗她還需進退恰當。」 半刻,學而憑著天元,於兩星間下虎口,再用「尖」「沖」「連」「擠」 「拆」「逼」「封」七大殺招於棋盤上座起問鼎之勢。雖開局之初雙方搶佔要點, 佈置局勢。但因天元被學而一著天元佔有,無名無料在佈局之初已不斷被擊,瞬間 轉入埋身肉搏之戰。 學而心中只想,若下方攻勢被之化解,必借天元之勢開其上路借力打力,將 敵方一舉衝破,讓其處之無處為根之態。 無名下一子便想一會,一子一子,越想越久。下至六十餘子時已然日落。至 此,無名手持白子在上方星處被學而的黑子重重包圍,只差一子即可將之吃淨。 而學而卻是加緊圍地,處處進攻,認為上方白子已無活路,當下因加緊圍地,再 次進攻。且左下虎口已定,待得無名之子來即可決定勝局。 從初期佈陣至中局,學而招招殺著,從未停下守半子。處處攻其不備,令 無名無從還擊,只得處處防守。攻其不守,自己便是不用再守了,學而這棋意不 言自喻。無名雖到關鍵此刻及時切入連線白子,卻數次被虎口相逼,只得棄地從 另一角攻佔中央。奈何學而早已於四星處布下天羅地勢,誓將白子吃干抹淨。 無名心中暗苦,「怪不得師傅遲遲未肯教學而小侄女武功心法,而為教其琴 棋書畫,聖賢大道。少少年紀已然煞氣沖天,待得武功大成之時恐怕傷人無數了。 上方白子已死,倒不如利用起來。」想道此便在空位處下了一子,瞬間白子全取。 如此一來便是如提劍自刎、橫刀自殺無疑。 豈知無名這般自殺之著,把自己一大片白棋取掉之後,局面頓呈開明。黑子 雖然優勢大占,但白子取後已有旋餘地,不再像之前一樣縛手縛腳,被黑子處 處壓逼只得死守之態。面前這個新局面是學而無法想像的,一怔之下,竟沉思良 久。 足過了半刻鐘時辰,學而握緊黑子,卻無從落手。因為先前每著均是進攻, 棋子雖能連成一氣,卻是防守薄弱。如今無名這招置之死地而後生,反而衝破學 而之勢,且一舉反擊。學而全神貫注,雙目死盯棋盤,卻是未能想出半招化解之術。 再過了半響,學而終於開口「叔叔,我認輸了。」 無名也是鬆一口氣,想不到與自己侄女下棋遊樂居然如斯傷神,身上道袍已 然濕透,彷如運內家功法半日一樣,喘著氣。看看學而侄女,臉上還是純真無邪 的樣子,不由得心想,「果真後生可畏啊。這般潛質若是將來平家齊國,驅外族, 實為不可多得啊。」 「這學而小女,他日必成大器。」 正文 【孤狼】(暫定)畏生少女宋開忠,一代衛賢首心痛3 作者:Sooler(stor52sooler) 25/ 9/2發表 3。 「師傅,半夜起來,是為何事?」 當日半夜,督余老道乘著史學而睡著,找來無名道人詢問一番,「無名,為 師想聽聽意見。」 「是否傳授武功一事?」 「這狼孩學而也是不小了。如今亂世,戰禍連連。倘若知曉一招半式,他日 也是受用無窮。但為師始終覺得其野性未馴,需多加考慮。」 「子也斯覺得。今日弈棋,學而之性可謂表露無謂。」 「快快道來。」 很快,無名道人便將今日與史學而弈棋之事說得明明白白。 「師傅,子認為學而絕無攀比心態,相反還懂得盡善盡孝,實為忠義之人。 可其性格剛烈率直,行事任性,性格單純。」 「為師明白,為師就是擔心其任性累事罷了。」 「子尚有一法,師傅尚可記得離開少林寺時,戒律院之施慧大師曾贈與師 傅手抄《普賢心經》一本?當中可有奧妙?」 「《普賢心經》?你說是當中記載那《胎息法》?」 「正是正是。此《胎息法》固然沒有師傅那達摩閉息功厲害,而在武林之中 亦屬下等功法。但其作用於常人卻是延年益壽,心如明鏡自行,而據子理解此 《胎息法》更有化毒滋陰養顏等效果。所謂練此功法必然是對學而侄女益大於弊。」 「但是,假若傳授功法,怕是學而用來與之鬥,而非修其身。」 「師傅大可只傳授內功心法,倘若只探內功,只要學成,其他外家功夫何不 手到擒來?而且,僅練內功心法可謂是修心一大行經。內功基礎是為入靜,倘若 無法入靜便是什麼也得不著了。若是能入,必然苦其心志,去其野性。」 「亦是說要我同意傳授學而心法?而非武功。」 「正是。這可了學而侄女心願,又不用擔心其野性難馴。可謂一石二鳥。」 「無名,就依此辦即可。」 第二天一早,學而起床梳洗後便登門向乾爹和叔叔請安。 「學而,乖。」 「爹爹,待得女兒為你倒水洗臉泡腳。」學而一早起來,便是從天井打水服 侍督余老道梳洗。 「學而,待得乾爹梳洗完畢,有事要與你交代。」 「知道,爹爹。」 過了半響,已是酉時。父女兩人此刻在私塾屋後。 「學而,爹爹知道你覺得偏心。不肯教你武功。」 「爹爹,女兒不孝。是女兒不守本分在先,胡思亂想而已。習武一事當是男 兒所為,女兒知德無才,唯安守家中才是女兒本命。」 「非也非也。如今亂世,女兒若是習得武功,不單強身健體,亦可防患於未 然也。爹爹之所以未有相授,是謂女兒自小由野狼撫大,怕是怕野性未馴,習武 與他人攀比,長其鬥心。」 「爹爹,女兒定當熟讀聖賢,決不腹懷噁心。」 「學而乖。爹爹知得女兒懂事。爹爹再三考慮,決定傳這《胎息法》於你強 身健體。」 「謝謝爹爹。」史學而說完隨即跪下,向爹爹三叩首。 「起來吧,這本《普賢心經》拿去。」 「是,爹爹。」 「爹爹不敢指導學而一二。因爹爹和叔叔都是修習達摩閉息功,其運氣有所 不同。怕是陰陽不。這《普賢心經》手抄乃施慧大師所授,據是用來調和陰陽 之。於女子修煉便是更好。至於能否領悟則是看你造化了。」 「知道,爹爹。」 從此,史學而便是日復一日地練習胎息法,說是奇怪,這胎息法本為調和陰 陽之力,卻是符女子天性。學而更是天資聰明,竟不用數月便以練成第一重功。 這心經口訣記敘:天地有至陰,難以會首契。凡可參悟者,即屬之元氣。元 氣久蔭瘟,化作死與生。水法崑崙巔,世達坑阱注。靜坐生寒氣,水中卻火具。 濕漉卻蒸騰,為雨時甘。 天行道,益有虧而需調和,是故實時虛之,虛時實之,守衡勝有餘。其意博 奧,天地象分,陰陽侯列,變化之由衷,生死之沾益,謀而參其不同,無約而 幽冥斯,稽如言入微,驗可事其忠,誠可謂其佛之衷,奉生由始誒。假若天機先 發,妙識元通,成謀或屬生知,標格亦資之聶訓,未嘗不行而由送。初不由產者 焉。然刻意研陰精,探微所隱,或勢契真要,則無牛無目無全,故動而有成,幽 鬼稱讚,而命世奇虛,當之時時出焉。 耆五臟六腑之陰精,皆尚注目而為精。案之精為眼,骨之精為瞳,筋之精為 黑目,血之精為脈絡,案其氣之精為白目,肌之精為束,裹擷筋骨血氣之精而與 脈並為系,上為屬腦,後出於項中。故邪中於項,因逢其身之虛,其人深,則隨 眼系以入於腦,入手靦則腦轉,腦轉則引目系急,目系急則目眩以轉矣。邪其精, 其精所中不相比亦則精散,精散則視岐,視岐見兩物。 陰極在身,何以言息。太極生兩儀,天地初刨判。大陰已全,逢七歸元太素, 太素西方金德,陰之清純,焉知淵源。 這胎息法所絮奇怪,並非一般內功心法可比。聞是當血氣方剛之男性修煉至 陽之功定當潮熱難當。此刻配胎息法修煉定可穩其心性,免得墮入走火入魔之 大忌。可這女子修煉胎息法居然長其滋陰,緩和調息。不單排其損陽,還化毒養 顏。 晚上子時,學而便當修煉待爾衝破一重大關。 第一重決曰:子午卯酉四正時,歸氣丹田掌前推。面北背南朝天盤,意隨兩 掌行當中。意注丹田謂陰動,左右收對兩穴。拜佛什當胸作,真氣旋轉貫其 中。氣行任督小周天,溫養丹田一柱香。快慢乎三十六,天陰調第一重。 此時修煉,待得手腳冰涼而非冷,正是此功有所增長,能收發自如,有抗燥 之時便得修為第二重。此時學而手腳已有得冰涼,卻是腹中丹田溫暖,便知時辰 已到,隨即修煉第二重。 第二重口訣記道:身寒子時正,獨坐冰水內。裸體面朝北,氣行大周天。五 心朝天式,打開丹田門。陰氣螺旋入,收發當自如。和匯丹田,落雪雪不化。 縮如一寒珠,雪落無化雪。擴為霧環身,天陰調第二重。 學而不足半年便以修得二重天。 此時雪花飄落學而身上居然不化不融,是為功力增長也。其丹田內溫熱之氣 已全數轉寒,此時更是發生奇事一樁。學而於子午卯酉四時練功,待得歸來居然 全身染污。全然不知何解,只得每日用皂角擦洗身子。原來,這胎息法練至二重, 體內真氣開始驅散體內污物,真氣從其脈絡輸出,污物至其毛孔驅散。當衝破二 重之時亦是體內污物盡數驅散之時。 待至衝破二重已是一年之後,此經書中記載第三重訣曰:法如第二重,陰陽 相調。意在修罡氣,熱也不侵聲。太陽和太陰,天陰調第三重。 學而練到此階段已經將體內污邪之物盡數排出,外觀上更有不少改變。本來 就已經算一等美女的學而此刻因為污物盡數排去,身上自然散發著仙女之質。其 皮膚更是光滑至極,全身毛孔更是散發出一股怡人香氣。直如後蜀孟昶詩曰:冰 肌玉骨清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暖。此刻的學而彷如嫦娥下凡一樣,不吃人間煙火。 此時胎息法第三重天卻與之前相反,需在正午當空之時於最烈之地修煉以達 調和陰陽之。如二重練功一樣,需啟動周天八十一圈,意守丹田,大開氣海、 命門兩穴,已螺旋入陽氣,於丹田化陰,化得一炷香時間,閉穴感之丹田有一氣 球不停打滾,越滾越大,由陽熱變陰寒,再由陰寒化為陽熱。至到隔體三丈遠便 即收,如斯反覆九九八十一次,練到此陰氣不在變陽即可。 這時,學而已經有督余老道五成功力。雖不會什麼外功,卻是內功深厚,此 時學而並不急躁練成,而是腦裡有一想法先至。 「當初於叔叔弈棋時走得天元一著,能否化其縱橫為之步法,能成之如爹爹 一樣輕功?不如先姑且試試。」 想道這裡,隨即邁開腳步猶如蜻蜓點水一樣婀娜多姿。將自己行棋之道匯入 腳步之中,竟然越走越快,彷如仙子飄於雲上一樣,身法輕盈,猶如《洛神賦》 中所容:體迅飛鳧,飄忽若神。動無常則,若危若安。進止難期,若往若還。便 是浮於水波之上亦未嘗不可。絮不知,這步法之妙竟在全然由棋盤析出。原來發 明圍棋之初便是與易經有曲妙之,而其天元之著更是順著易經八八六十四卦之 征,如此從第一步至最後一步剛好是行一大圈,該步法精妙異常卻是學而不知。 這般胡思亂想居然撞碰出絕妙輕功實為人間奇事。 而且,點步踏遍至收息為止剛好為六十四卦一周天,內息自然也是轉了一周 天。因此每走一遍內力又是長多一分。但學而卻全然不知這又是在修煉內功,只 覺越走越順越走越好玩。待得日落西山時居然覺得身體有用不盡的內勁一樣,乘 此不如繼續練功,早日衝破四重大關為之。 胎息法第四重訣曰:法如第三重,陰陽為生。本為修罡氣,靜流極之真。 以陽練太陰,太陰調第四重。 這第四重天於前三重確又是不同。時間不拘,但需找一水池。五心向天,座 於池底,靜心絕慮,水位需過脖子,運行丹田真氣已抗水壓,其方法與第三重一 樣,需吸入陽氣化練成陰氣待得身子入水而水不濕衣為成。再找流動河水中練, 急流下練,瀑布下練,待得水不濕衣為成。此時,胎息法已然大成,隨便用掌冠 以真氣擊人,便是催息神掌。 而到第五重便是難中之難。口訣曰:采氣不在氣,口閉雙匯開。玄機在於集, 神氣乾鼎聚。這時學而自然悟得若要練成此功,必須學會集氣。因為胎息法是為 調息而用,所以無論習陰氣還是陽氣都大同小異。而胎息法講求陰陽調,故若 練到頂峰時男人自然是收集陽氣,女人自然是收集陰氣了。 於是,學而又從頭將第一重至第四重功法從練,周而復此,待得五重天衝破 之時,已然從練得九九八十一次。此時學而內功大成,華山之巔亦是探囊取物了。 加之自創修煉內力的輕功,洛神步法加持,內力更是與日俱增。此時,學而已然 一十八歲。 學而練成此功,本原是一等一美女,此刻更是容光煥發紅粉菲菲,又宛如仙 子下凡一般清麗脫俗。 這日正是傍晚,史學而披著一襲輕紗般的青衣,悠似身在煙中霧裡,這般一 十八歲少女除了一頭長而直之黑髮外,全身雪白。而面容更是秀美脫俗,肌膚又 是吹彈可破,冰肌玉骨。肌膚間滲透著一絲血色,顯得可愛嬌俏異常。一時忽然 小跳,調皮得彷如蜻蜓點水一樣在草地上小跑,顯得清雅絕俗,純真無邪。 世人常用美若天仙形容女子之美,但究竟天仙如何?卻誰也不知。倘若有幸 見這少女,如幻似真,實非塵世中人。特色小說只在小強文學網首發!如果你喜歡本小說 請記住我們的網址http://www.xiaoqiangxs.com